详细内容

北京2020年每千名户籍老人享40张养老床位

时间:2016-09-01  【转载】   来自于:北京青年报    阅读

    昨天上午,市民政局发布“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公布了15项“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包括本市将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率达10%、享受福利保障儿童占户籍儿童人口比重达6%、护养型床位占总床位数比例达7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0%等。


    “十三五”期间建千余养老驿站


    截至2015年,全市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机构床位数是38张,但预计到2020年,本市老年人将超过400万人,老龄化形势相当严峻。在养老服务方面,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市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其中70%为护养型床位。且“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全面应用“北京通-养老助残卡”。


    同时,本市将采取政府无偿提供场地或租金补贴的方式,鼓励、支持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建设,在今年试点建设1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基础上,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建成1000个以上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本市将建第三儿童福利院


    在儿童福利方面,到2020年,全市儿童养育床位总数将达到5255张,形成以市属机构为引领、区机构为支点的儿童福利设施服务网络。一方面将扩充市属儿童福利机构规模,重点加快建设第二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将新增儿童收养床位1000张,推进第三儿童福利院的筹建工作,计划新增床位1500张;另一方面将完善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保障区儿童养育床位总数达到1835张。


    在残疾人福利方面,到2020年,实现全市残疾人福利床位数达到6300张,基本实现每区均有民政部门直属并达标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未来将以第三福利院新建工程为核心打造“北京市福利机构精神病人康复示范中心”,设置床位1500张;以第二福利院新建工程为核心打造“北京市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示范中心”,设置床位800张。


    在救助服务方面,“十三五”时期本市救助管理机构将全部达到国家等级评定标准,全市永久性救助床位总数累计达到2000张,保障每年能满足2万人次的救助。本市将建成市级救助管理机构,按照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评定标准,建成北京市救助管理总站,设置救助床位900张。推进区级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规划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救助床位各不少于150张,其他区救助床位各不少于50张,确保区级救助设施新增床位1100张。


    全市推广“民政一卡通”


    “十三五”期间还将打造“民政一卡通”,到2018年,民政的各类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民政一卡通”是针对低保、低收入等各类民政服务对象,原来以现金的方式发放津贴,但是存在环节冗杂、漏洞太多的问题,今后,民政服务对象涉及到财政资金,都将通过“民政一卡通”统发。


    据了解,市民政局已经会同市交通委运输局、市园林绿化局、市文物局、市公园管理中心、市地铁运营公司、市公交集团等相关单位,围绕“民政一卡通”的推行提出了意见与建议,重点对民政对象享有的免费乘坐市政公交、轨道交通、公园游览及博物馆参观等优待功能的整合方式,以及“民政一卡通”同养老助残卡的优待功能衔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前,“民政一卡通”已在平谷区先行试点发行,将各类民政对象资金纳入试点范围,跟进项目进展,总结试点经验。在平谷区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发行一个”的原则,分区域分步骤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民政一卡通”发行工作。


    相关新闻


    鼓励企业给予员工“孝老假”


    本报讯(记者 郑林 董鑫 实习生 熊婕)北京市政府常务会日前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制定全市统一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房屋抵押登记合同范本,建立抵押登记专项绿色通道,支持开展本市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试点。此外,《规划》还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


    《规划》提出支持建立担保托管中心,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担保、老年人以房反向抵押贷款担保、养老服务机构银行贷款担保、养老服务机构土地租赁托管等服务。在“十三五”期间,将制定全市统一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房屋抵押登记合同范本,建立抵押登记专项绿色通道,支持开展本市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试点。


    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在京津冀区域连锁经营。开展社保对接试点,推动医保缴费年限互认,支持和满足京津冀区域内老年人“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服务需求。《规划》还指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


    将落实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障制度,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此外,本市还将完善高龄津贴、高龄特困老年人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优先考虑失能、高龄、贫困、独居等困难老年群体特殊需要,逐步发展面向所有老年人的普惠性优待项目。(北京青年报)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