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

时间:2016-12-31   作者:皮历  【转载】   来自于:城市快报

《时间之书》.jpg


    [摘要]恰逢“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之时,著名学者余世存的新作《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顺势推出,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


    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转换规律的总结,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恰逢“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之时,著名学者余世存的新作《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顺势推出,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


    节气不仅跟农业、养生有关,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古人把五天称为微,把十五天称为著,五天多又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在二十四维时间里,每一维时间都对其中的生命提出了要求。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时间和背景,生产和生活的指南。这本书依托作者的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


    本书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在日历变易之际,有我们生存的规律和律令。


    这本书是一部了解中国节气文化的入门书,书中每个节气都配有文人画家老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一幅。


    如果不找到自己的时间,将会为时间所惩罚


    节气是关于时间的文化,从节气时间开始,中国对人类贡献的时间开始了


    问:“二十四节气”入选非遗,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余世存: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跟其他大多数中国的非遗文化如昆曲、京剧、宣纸制作技艺、珠算、剪纸等有所不同,节气是关于时间的文化。


    一般的非遗文化多指一门古老学问、技艺,是“地方性知识”,节气的不同在于,它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起着作用。因此,节气不仅是宝贵的遗产,也是“旧邦新命”的生活和文明模式。遗憾的是,大多数中国人不仅日用而不知,而且很多人淡忘了节气之于文明的本体意义。


    事实上,节气是鲜活的存在,不仅与民众的生活有关,也跟全球的时间演变有关,跟文明有关,也就是说,它跟所有人的时空感相关。节气时间已经超越传统农耕生活,而进入到现代大都会生活,让人在节气时间中认识自我、获得安顿。


    现代化以来的几代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个人相信,从节气时间开始,中国对人类贡献的时间开始了。


    问:你写了一本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书,能告诉我们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吗?


    余世存:是关于节气时间的书。如果借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我的这本书就是讲节气与我们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书,节气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如果借用霍金的话来说,我的这本书是讲中国文化眼里的时间简史。只不过,跟海德格尔的晦涩、霍金的高远相比,时间之书更平实,也更有实用性。


    超越时间不是脱离时间,而是要植根于时间之中


    问:一般我们看节气、传统文化的书会觉得有些枯燥、看不下去,但看你的书里好像有特别多的抒情,而且涉及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你是怎么来描述和处理的呢?


    余世存:书的信息量非常大,涉及天文、地理、农学、生物学等,仅古典诗词就有上百首,现代诗也引用得非常多,如阿垅的诗、里尔克的诗、穆旦的诗等。这本书虽然是介绍节气时间的,里面却有非常多的抒情。我写节气这本书,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天文时间跟人文世界有统一,但后来越写越觉得心生敬畏,天文时间跟人文时间是相一致的,天文时间是对人文世界的提醒、暗示或示范。比如,清明节气,“君子以议德行”,我在结尾说,“人生或日常生活能否清明,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干净的人,就像清明节名称本身提示的境界,在清明节期间,值得我们扪心自问。”


    问:你能说说节气时间对现代人有什么意义吗?


    余世存: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我们现代人超越了时间,也失去了时间感。古典时间有一日之计,一日之计在于晨;有一年之计,一年之计在于春;有百年大计,有千年忧患,但现代人没有这种感觉。时间对我们来说只具有背景符号的意义。


    另一方面,超越时间不是脱离时间,而是要植根于时间之中。我们现代人之所以无根、失重,就是错以为可以不要时间的规范了。一个人、一个阶层、一个社会如果不要时间,如果不找到自己的时间,错以为自己超越了时间,那将会为时间所惩罚。我在序言里引用了一段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我们今天都知道刷存在感,但时间给存在者的烙印太深了。可惜我们大部分人视而不见这种时间中的节气或烙印。比如很多人身体不调,上火发炎,脸上长痘痘,等等,都是丧失时间感的结果。


    随着节气文化在我们社会里复苏,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时间和生命的意义


    问:你能否就这个话题再展开一下,说说时间跟现代人还有哪些关系?


    余世存:生物学有几个关于时间的概念:调时、定时。定时是生物调节自身生命活动,使之按照一定的时序起动、进行和终止的过程。比如植物的开花与蜜蜂的采蜜同步。科学研究的结论是,准确的定时能力是生物世界得以进化到目前规模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很遗憾,我们现代人在调时、定时方面不如古人,不如大自然的动物、植物。我们把时间紊乱当做一种进步,把超越时间当做文明的飞跃,这是片面的。我们的身体当然并未丧失调时、定时的能力,我们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比如倒时差,一个人从国外旅行回来,我们都知道他要倒时差,这就是调时,调到位了,他的胃口、精力才能恢复正常。所以说,现代人仍离不开时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每个人调整、确定好自己的时间,从而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问:你觉得外国人会对你的书感兴趣吗?


    余世存: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否会对这本书有兴趣,但我相信,“二十四节气”对外人仍有意义,比如在我们东亚文化圈,“二十四节气”就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也是跟民众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时间尺度。 我相信,随着节气文化在我们社会里复苏,随着我的这本书的传播,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时间和生命的意义。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