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1916年元旦,中国四万万人争人格的北伐之战

时间:2017-01-01   作者:谌旭彬  【转载】   来自于:腾讯历史

袁世凯出殡.jpg

图注:1916年7月4日,袁世凯出殡


    [摘要]百年回望,白云苍狗,这场北伐,亦成绝响,乃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捍卫民意尊严、保全国民人格为号召的唯一一次战争。


    1916年1月1日,上午10时30分,57岁的袁世凯站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台阶上,阶下,列队齐整的“中华帝国”特任、简任官们,正行三鞠躬之礼。三鞠躬结束,袁世凯入内升御座,前清皇室代表溥润、章嘉呼图克图、天主教主教等依次觐见,袁依次起座回礼,至11时方散。①


    这是袁世凯正式改元称帝后的第一天,一个寒酸的元旦。各国驻华使节无一来贺,袁的心腹亲信如段祺瑞、冯国璋辈也都缺席。当然,这种寒酸早有端倪——1915年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决议恢复帝制,虽事先打好了招呼,议员们喊“大皇帝万岁”时,仍是稀稀拉拉气若游丝;13日,袁在新华门接受文武群臣祝贺,心境萧索,竟说出“从古至今,谁见过皇帝的子孙有好结果”这般煞风景的话来,文武群臣闻言无不愕然,默无一语。②


    寒酸若此,缘自国人自尊未泯。在北京,副总统黎元洪拒绝了“中华帝国”的第一道皇帝谕旨,声言:愿死,也不愿做什么“武义亲王”;官员们赶在新皇登基前辞职请假,蔚然成风,以致当局不得不在火车站派出便衣限制官员离京。③在上海,当局以控制邮递渠道为要挟,强迫报界改用“洪宪元年”,以《申报》为首的各大报,遂统一使用最小字体,将“洪宪元年”字样印在了读者几乎找不到的地方。④在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拒绝将给总统的呈文,改为奏折格式,北京当局只好在拿到华盛顿的公文后,自行篡改格式。⑤


    捍卫自尊的实际行动,起于天津。在旭日街17号,名将蔡锷陈词:


    “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干累万的人颂王莽功德,上劝进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其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⑥


    蔡锷之师梁启超,在媒体上公开向国人解释了何谓“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梁说:当局控制舆论、伪造民意,搞出一种举国欢腾求袁世凯称帝的假象。如要求各省召开公民大会,请求袁世凯称帝,却指定每县出一个“公民”,人选直接在“省各机关中挑选”,以便“不至于误会意旨”。这难道不是在侮辱国人的人格吗?


    梁、蔡师徒公开了他们搜集到的当局伪造民意的密电,请国民自行判断:这些请愿的人,究竟是公民呢?还是公吏?这种请愿的呼吁,究竟是民意呢?还是官意?⑦


    袁世凯做总统时,梁启超曾是其忠实的支持者,且将自己“开明专制”的政治理想全寄托在了袁的身上。但这一次,梁坚决站在了袁的对立面。理由是:袁为了称帝,玩弄民意太过无耻——“所谓讨论者,皆袁氏自讨自论;所谓赞成者,皆袁氏自赞自成;所谓请愿者,皆袁氏自请自愿;所谓表决者,皆袁氏自表自决;所谓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左手挟利刃,右手持金钱,啸聚国中最下贱无耻之少数人,如演傀儡戏。”梁说:“以此等人而为一国之元首,吾实为中国人羞之。以此等人而全世界人类四分之一归其统治,吾实为全世界人类羞之。……呜呼,我国四万万人之人格,至今日已被袁世凯蹂躏而无复余。”⑧


    基于这般的痛心疾首,梁、蔡师徒决心“拼着命去干这一回”。1916年元旦,袁世凯落寞接受朝贺之日,护国军亦在云南发布讨袁檄文,誓师北伐。军兴之刻,梁启超对国人坦言:此战前途不敢预料,但至少能“为我国民争回一人格”。


    百年回望,白云苍狗,这场北伐,亦成绝响,乃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捍卫民意尊严、保全国民人格为号召的唯一一次战争。


    注释


    ①《许宝蘅日记》,1916年1月1日,中华书局,2010,P561-562。②王锡彤,《抑斋自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P215-216。③《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三卷: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P123。④马荫良,《陈冷在〈申报〉社》,收录于《松江文史》第7辑。⑤《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中华书局,2013,P91-92。⑥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⑦⑧梁启超,《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