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在北京吃过这一口豆腐,那才算个北京人!

时间:2017-05-05  【转载】   来自于:通讯社

家常豆腐.jpg


    “以食为天”的中国吃货都操碎了心,为啥?吃遍天下竟没吃到这口儿北京豆腐!要说吃“豆腐”的本事,嘿,北京人简直横扫全球小吃摊。


    南豆腐和北豆腐


    您瞧吧,谁家饭桌儿上不天天有一盘豆腐,炒的、煎的、卤的、炸的、凉拌的……变着花样吃。豆腐的种类也是各种各样,南豆腐、北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冻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臭豆腐……数都数不尽。对“豆腐”脸盲的人,光听着就懵了,这么多名儿有什么区别呢?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南豆腐”是用石膏点的,洁白、松软、清淡鲜嫩,况味好比十五六岁的姑娘。


    “北豆腐”用盐卤点的比较老,吃起来结实,还有股卤水味儿,像是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


    汪曾祺在《豆腐》里笑称:“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北豆腐能用秤钩钩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


    南北豆腐质地不同,吃法也各有差异。“南豆腐”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凉拌。每年春天,从胡同口的“豆腐房”里买两块滑滑嫩嫩的南豆腐,回家入开水略烫,再把香椿芽入水稍烫。出锅后豆腐切块儿,香椿切成碎末,拌在一起,滴几滴香油,真真儿“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除了香椿豆腐,小葱拌豆腐也是家家都爱吃的小菜。北京有句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可谓日常生活的写照。


    香椿拌豆腐


    芝麻君最爱吃“北豆腐”,而且要“老边儿”(比其他部位的豆腐质地更结实)。北京人家里“北豆腐”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熘豆腐”,或者叫“家常豆腐”。


    家常豆腐


    把北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豆腐片儿,放油锅里炸得焦黄,然后放进调好的芡汁儿,加葱末儿、姜末儿、蒜末儿,一盘香气四溢的菜就出锅了。“家常豆腐”就着白米饭,您就尽情享用吧!一碗、两碗怕是不能尽兴的。


    豆腐脑儿


    除了南北豆腐,北京人离不开的豆制品还有豆腐脑儿。清晨一起床,去早点铺来一碗豆腐脑,配上一两根油条,嘿!那味道绝了!把炸的金黄的油条撕开,泡进鲜香的卤里。咬一口卤浸软的地方,汤汁儿从油条细小的孔里跑出来,再喝一口微微烫嘴的豆腐脑儿,那味道胜却人间无数美味。


    豆腐脑配油条


    豆腐脑儿这种遍布大江南北的物种,几乎博得了南北方人们的热爱,但彼此在“南甜北咸”的口味上争得面红耳赤。北京人的吃法独特,要浇着羊肉口蘑渣熬成的卤。卤汁儿,讲究要清真的。鲜羊肉末儿、上等口蘑、淀粉、酱油打出的卤汁橙红透亮,鲜香可口。旧时,老北京天桥和门框胡同的白记豆腐脑、老东安市场的马记豆腐脑,鲜醇的卤汁浇在滑嫩的豆腐脑上,融化在北京人的肠胃里,让许多北京孩子记上一辈子!


    臭豆腐


    如果说南北豆腐、豆腐脑儿是因为“香”得让人难以忘怀,有一种豆腐它却“臭”得让人欲罢不能。没错,它就是臭豆腐。北京人爱吃臭豆腐,穷人直接抹在窝头上吃,讲究人点上香油或辣椒油当小菜吃。不同于南方人炸的、煎的那种臭豆腐,北京人爱吃王致和臭豆腐,雅名儿“青方”。


    过去,胡同里总有“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的吆喝声。走街串巷的的小贩,担子里有几个瓦坛,分别放着臭豆腐、酱豆腐和糟豆腐。臭豆腐配上炸得焦脆的窝头片儿,细细抹上一层,一口下去,简直满口留香。


    酱豆腐


    家里要是蒸一锅热气腾腾的窝头,夹一块糯糯的“酱豆腐”,芝麻君一口气能吃好几个!说起王致和,也是励志典范了。


    康熙八年,王致和进京赶考落榜,滞留京城,开了一家豆腐房。不曾想,存放在缸子里做腐乳的小豆腐块,日久天长变青变臭。王致和没舍得扔,夹起来尝了尝,那臭中之香香得滋润,香得绵长,再配上盐、花椒等作料琢磨出了北京臭豆腐,令各界人士趋之若鹜。后来,臭豆腐还传进了清宫廷的御膳房,被馋嘴的慈禧太后赐名为“青方”。王致和虽然没金榜题名,却靠臭豆腐而流芳千古,如今在全中国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北京人对豆腐的爱,不止一点半点,甚至还有豆腐池胡同、豆腐巷、大豆腐巷等。


    无论是同和居的大豆腐、砂锅居的砂锅豆腐,还是西单胡同福庆楼的鱼头豆腐,都是名震京城的豆腐美馔。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家里的一盘小葱拌豆腐,都算得上是至味。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


    味道寡淡的豆腐,好比平淡生活的朴素情感,而臭豆腐则见证彼此的臭味相投。只有一起吃过这口儿的,才是真情人。(芝麻酱)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