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传统武术高手武将身材多不美观?
真正的练家子该是什么体型,很大程度上跟他练习的拳种关系挺大的。传统拳有身材纤细灵活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健美的。先来看张图,美术片《大闹天宫》不陌生吧,里边有个巨灵神。这个体型不止在美术片,即使在京剧之中也是典型的冷兵器时代将领身材。
这种体型脱了衣服啥样子呢?注意看右下角的那位,是个将领,说好的胸肌和八块腹肌呢?
通过这些我们大概能感觉到现在的男性身材审美和古时候差太多了。那时的男性的阳刚美展现在肌肉块大整体魁梧强壮,所谓的壮士大概就是这类。
这些将领又不需要按重量级来比赛,打得赢才是王道,既然体重能够带来一定优势,那么就不费心去减肥减脂了。如此巨大的体型,即使不打,光压下来就够狠了,骑马打仗冲击力惊人。
真正的练家子有脂肪,但他们也有强大的肌肉,虽然线条不明显,但整体协调好,能够在各种动作下最大化调用全身力量。举重选手、大力士,不见得肌肉线条清晰倒三角明显,但力量惊人,肌肉好看和好用并不是对等的。
大家可以发现,这些个力量型的人类共性是膀大腰圆,躯干大,肩膀和手臂粗壮。腰身是最有力的人体部分,腰胯调动全身肌肉能够促成身体力量的整合,我们搬重物、推重物时能有这样的体会。不论国内古代武将还是国外现代大力士,如果强调力量,身体十有八九会向这种彪形大汉发展。
大家不妨看看那些个力量型运动的运动员,举重、铅球、铁饼、重量级拳击等等,是否都接近这个体型。此外强大的腹部深层核心肌肉虽然难以显出块状,但却是强大的呼吸力和身体稳定性的保证。
呼吸助力是个挺微妙的东西,不过大家在搬东西的时候有时候本能地发出“咳!”这种声音,本质上也是利用呼吸以气催力。举重运动员也要调整呼吸才能发挥极限力量。这种呼吸助力的效果也受隔膜及深层腹肌的影响。
身体稳定性的典型是做平板支撑时身体能够保持稳固不撅屁股不塌腰。对于武术来说,打中对手的刹那是需要瞬间稳固住身体好让拳头和身体连成一整块刚体的,这样可以同时利用到拳头的速度以及全身体重带来的冲击效果,这样可以提高单次击打的极限威力。腰胯肩背的核心肌肉对于这种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板支撑的练习对于耐力要求较高,但武术不止需要耐力,而且更需要力量来承受身体的极限冲击。基于这个理念,传统拳的核心肌肉重要性有时候还高于外在的块状肌肉。不好看,但是好用。
此外脂肪和深层肌肉的协同能带来更好的抗击打。这种抗击打应付坚硬的钝器伤害时能更好地保护内脏,相对更难被穿透。所以这一整块腹肌看上去是挺着肥硕的大肚子,但实际上就像面蒙着个软表面的盾牌一样结实。
说了那么多,看个真正的现代传统拳练家子。找的图是冲绳传统空手道的,那霸手的一位老师范。冲绳空手的带子左两杠右两杠已经是七八段的水平了。这个身材有美感吗?我觉得从练习者的角度来看我非常欣赏。这符合古典东方审美,孔武有力的典范。
至于那些个体型轻盈的武者,有可能是武术形式的差异导致的。用斧头、金瓜、大刀的,和用匕首、剑、弓弩的,有体型差异也很正常。就算是徒手肉搏,近战擒拿摔角的多是大汉,讲究快打快收敏捷移动的和他们有体型差异也不奇怪。这里只讨论这种大块头,其他不展开。
有这个身材的人是不是真练家子,你就看他肚子能不能挨打,肩膀和胳膊有没有力吧。要是四肢细肚子大,那多半是胖的,膀大后才是腰圆。
武术重技巧不重力量?笑话啊,没有一把抓住使人无法挣脱的“鹰捉”和“铁镯子”功夫,谈什么擒拿,没有一拳打下巴直接放倒的力量,谈什么ko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