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艺术生命不断向前,演员要经历破茧成蝶
《我爱我家》剧照 资料图
继第一期的章子怡与刘烨扔鞋风波之后,《演员的诞生》节目上周再度贡献了一波重量级话题:《我爱我家》节目组,24年后再重聚。促成这次重聚的是赢了首轮PK的演员杨玏,当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杨立新之子。杨立新是谁呢?当这位北京人艺的大腕走出剧场,于公众视野中,他身上两个知名标签:《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配音,以及《我爱我家》中傅明老人的长子、和平女士的爱人、贾圆圆的爹,那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公务员,贾志国同志。
杨玏浓眉大眼,本身就像极了杨立新,看着他长大的丹丹阿姨被他蒙着眼睛,牵进舞台上重新搭建好的、几乎一比一复制《我爱我家》中的杨柳北里18号202室客厅,他报出一连串的名字,杨立新、关凌、梁天、沈畅,戏中人一一扮上当年的模样走上前来,与和平女士拥抱,在多年之后,给这部中国第一情景喜剧的最佳女主角一个惊喜。
如果是仅此而已,则无非是一场见怪不怪的回忆杀,上至西游记剧组白娘子传奇、下至爱情公寓与家有儿女,综艺节目杀红了眼之后,重聚的套路早不新鲜,什么都可拿来再消费一番罢了。
但这次《我爱我家》重聚的微妙之处在于,第一,众所周知,这部戏导演英达是宋丹丹前夫,两人分道扬镳得并不愉快,英达其后娶梁天的妹妹,彼时任职《我爱我家》的助理文学师梁欢,所以宋丹丹自己也说,尽管这几年剧组不乏大大小小的聚会,但她是这回头一次参与,与梁天拥抱的时候,她说,“物是人非啦”,说的既是个人的爱恨,也是大家一起走过的日子,虽是人到的最齐的一次,但文兴宇离世,赵明明没来,她心中的芥蒂与遗憾,不可谓没有;第二,兼具了天时与地利,现成的人和景,他们大可以像《武林外传》同福客栈一样,在小舞台上再演一段故事新编,满足观众的愿望,圆了杨玏的梦想,但宋丹丹偏偏认为,这并不合适,用她的原话是,“年代久远、时过境迁”,所以多年后的几个人,唱了主题曲,虽然依旧催泪,但亦仅此而已。
尽管大荧幕仍然回放着24年前《我爱我家》的经典片段,但杨柳北里贾家演员们超乎预料的走向,联系到“演员的诞生”这一主题,更多了些微妙的意味。残忍地说,演员这种职业是什么呢?它站在观众的对面,被观看、被评价,坐在评委席上的、公认一流演技的章子怡,爱把“信念感”挂在嘴边,但信念感的实现、演员的被认可,并不是来自节目里投票的业界前辈、也不是来自科班教条与规律,说到底,还是观众最有决定权。
换言之,不得不承认,尽管《我爱我家》被推上了情景喜剧圣殿,是电视儿童的下饭菜、90年代的活标本、游子的思乡宝典、几代人的情怀累积,但凡此种种,都是观众赋予它的,被后天渲染和演绎,因为爱之深,所以带有一种一厢情愿的相信。就如同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提出的观念,事实上,任何追溯文本原意的尝试都是徒劳的,文本的意义是开放的,将一个固定意义强加到它头上,反而将其限制。文本的意义该由读者来决定,只存在于读者带领文本抵达的目的地之中,“只有作者死亡了,读者才能诞生”。
放在演员的范畴上,艺术生命是不断向前的,要经历破茧成蝶,演员才能诞生,也需走过几番挣扎,演员才能消逝,从上一个虚拟人物,过渡到下一个去,“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这单靠情怀远远不够,更需要专业和理性的考量。君不见,几次真人秀中的经典重聚,不尽人意者不少,如此的收尾,反倒是有礼有节,不破坏了记忆,也保持了尊严。做到如主题曲中所唱的那样,“再见成为遥远的思念”,不止是贾家老小,也不止是演员,任何一个平凡人,能做得到吗?(文/一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