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面抽可以自愈吗?专家:不会自愈,治疗越晚康复越慢
近来,有不少患者问:“恼人的面抽可以自愈吗?”“怎样才能不跳呢?”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王晓松在微信上给患者做了一一解释。
面抽是面肌抽搐的简称,西医学称面肌痉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中年女性发病较多。通常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发生不自主的、不规则的、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首先出现眼轮匝肌不自主收缩,表现为一侧眼角的不自主抽搐。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同侧面颊部及嘴角抽搐;抽搐频率逐渐增加,由一天几次到数十次不等;抽搐时间逐渐延长,由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等。
面部痉挛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一般多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当然也有不典型的是从嘴角开始抽动,然后连带面部、眼睛开始抽搐。
这病严重吗?非血管病变比原发病变更严重
“这病严重吗?”这可能是所有患者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两类。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是由于血管压迫,多由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曲张的粗大动脉压迫面神经,导致神经脱髓鞘,进而导致电位传导时发生短路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所致。继发性面肌痉挛则多见于桥小脑区的非血管性病变(肿瘤、肉芽肿、囊肿)、小脑血肿及局部蛛网膜增厚等。
原发性面肌痉挛仅仅表现为面部抽搐,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以及其他各个脏器的功能,其主要危害在于长期的面部抽搐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交乃至身心健康。继发性面肌痉挛除面部抽搐外,还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变的严重程度。比如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物或异物侵入,病毒细菌感染等。
怎么才会不抽呢?找到源头对症治疗
临床上面肌痉挛的患者多数为原发性面肌痉挛,他们或多或少都接受过药物、针灸、理疗乃至注射肉毒素等方法治疗,但效果都不甚理想。“怎样才能不抽呢?”这是每一位患者迫切想知道的问题。那么,除了上面提到的保守治疗方式,临床上还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
什么是微血管减压?减压后还会跳吗?
很多患者不清楚什么是微血管减压术,也担心减压术后还会再抽再跳。其实,微血管减压术就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做,可以清楚看见哪根血管压迫了神经,压迫的部位在哪里,然后将异常走形的血管推移离开,解除这些血管对三叉神经、面神经等颅神经根部造成压迫,从而解除血管对颅神经的异常刺激,患者术后抽搐症状得到改善。有些人术后醒来就不跳了,有些会有延迟疼痛,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简言之,就是在责任血管和受压神经之间垫入一个“减压棉片”,从而达到解除压迫的目的。
治疗三叉神经痛也是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曾有一位患者术后打电话问:“我做了手术了,怎么还在痛呀?”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王晓松医生说:“你休息一段时间看看还痛吗?”,果然,一周后经不痛了,这就是少数人出现的术后效果延迟现象。微血管减压术后一般1-3个月疼痛就消失了,国际上曾有报道,术后6年才不疼,还有4年零8个月和4年零5个月康复的报道,这属于极少出现的个例。
为什么会出现术后效果延迟呢?
由于患者从发病到决定手术治疗,病程演进的情况不同,有的属于不当回事,以至于到后来严重了才去大医院治疗。也有一些属于误诊误治,到处求医,到处抓药,这里没治好又去那里,一耽误就是好几年,有的头痛十几年、二十几年,就是没治对症,药业吃了,钱也花了,就是没治好病。病史越长,拖得越久,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就越厉害,根神经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即便手术,受伤的神经修复需要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患者病史越短恢复越快,患者越年轻治疗效果越好。而年龄越大恢复越慢,病史越长越难治。
因此,提醒:面抽要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要到技术条件较好的医院就医检查,避免盲目“病痛乱投医,越治越痛”,减小后期治疗康复的困难。(东方红星 文/李烈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专家介绍
王晓松 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硕士,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咬肌痉挛、中间神经痛、听神经肿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幕下肿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改良F-D术治疗痉挛性斜颈。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