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凤凰服务>金凤来仪>“张哈”贫困山区扶贫开发纪实(图)

“张哈”贫困山区扶贫开发纪实(图)

服务类别:金凤来仪
服务城市: 全国
服务说明

10531647_431745.jpg

省市领导观摩天祝县哈溪镇双孢菇种植示范基地。


  反弹琵琶开新路


  ———武威市“张哈”贫困山区扶贫开发纪实


  2009年8月3日,甘肃省扶贫开发武威“张哈”片省级试验示范区现场会在凉州区张义镇召开。省长助理、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夏红民说,武威市“张哈”片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为甘肃省第一个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这是省扶贫办和武威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推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标志着“张哈”扶贫开发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多年来,武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始终把特殊贫困片带扶贫开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不同行政区域、不同民族联手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整流域治理、各民族共建、产业化扶贫的“张哈”模式。“张哈”模式的意义是什么?武威市委书记肖庆平总结得好:“第一是体现了整流域治理。张义和哈溪虽然分属于两个县区,但在同一个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相近,他们打破行政区域,联合搞特色产业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二是体现了各民族共建。流域上游有藏族、土族群众,下游有汉族,还有回族群众,各民族团结协作,上中下游联动发展以日光温室果菜为主的设施高效农业,在加快发展中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是体现了主导产业支撑。近年来“张哈”片以人参果、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打响了品牌,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成功路子”。


  思路决定出路武威“张哈”片,包括凉州区张义镇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是国家和省上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多年来,尽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推进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但整体贫困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变。如何找准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推进“张哈”片区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成为武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从2003年开始,武威市、凉州区、天祝县主要领导曾先后把张义镇、哈溪镇作为扶贫联系点,多次深入“张哈”山区,调查研究,召开扶贫部门、帮扶部门现场办公会,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进一步深化了发展必须理思路、产业必须抓特色、扶贫必须再创新的认识。2005年3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张哈”山区的联手扶贫开发措施。5月,省扶贫办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张哈”山区现场会,7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武威市张哈贫困片联手扶贫开发实施方案》,提出张哈片区要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采取项目联手、科技联手、市场联手和民间联手措施,实行联片规划,推进规模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重点发展以人参果为主的果菜产业,以牛羊育肥为主的草畜业,以马铃薯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生态避暑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和以劳动力输出、移民搬迁为主的劳务经济。自此揭开了“张哈”山区产业扶贫、联手发展新的一页。武威市委书记肖庆平说:“张义、哈溪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反弹琵琶、绝处求生,把资源的制约变成一种发展的条件。高寒阴湿山区的主要特征是冷凉。从一般意义上讲,这是个劣势资源,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但人参果、红提葡萄恰恰需要这种自然和气候条件。“张哈”片的干部群众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引进种植人参果、红提葡萄,扬长避短,使制约因素变成了有利条件,劣势资源变成了优势资源。这就生动地说明了思路决定出路”。


  产业扶贫是方向张义贫困山区发展设施农业,在日光温室里种植人参果是从2003年开始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时任凉州区委主要领导。经过两年多发展,张义山区设施农业已有了一定规模,日光温室人参果效益显著,临近的天祝县哈溪镇农民耳闻目睹了张义农民在日光温室种植人参果得到的好处,也开始发展日光温室种人参果。2005年,武威市委主要领导看到这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因势利导提出了“张哈”模式。“张哈”模式是时任武威市委主要领导、分管农业领导都是这个项目的决策者和参与实施者。所以,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领导工程,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市、县区、乡镇三级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张哈”地区环境相对封闭,老百姓种蚕豆、洋芋、青稞等种了几百年,以至于几千年,在短期内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困难和阻力是非常大的,广大群众不仅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而且在种植技术上也非常陌生。市、县区、乡镇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群众发动工作。


  武威“张哈”片在认准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着力提升产业质量。人参果引种成功后,张义、哈溪两镇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始终将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头抓紧抓实,建立了一项产业一个技术牵头单位和一名技术专家指导服务的技术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多种技术措施的组装配套,推动人参果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市上成立了武威市人参果产业开发办公室,由市农委安排专人负责,承担协调指导人参果产业发展工作。组织制定了《武威市有机食品人参果果品质量标准》、《武威市有机食品人参果生产技术规程》,已经省质监局批准为地方标准,正在组织申报武威人参果证明商标。实行人参果种苗脱繁供一体化,成立人参果果品质量监测站,开展人参果果品质量监测,设立投入品专卖店,为群众提供可靠投入品,加强标准化生产档案管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武威“张哈”片依靠政府的扶持,从一开始就贯穿了面向市场、开拓市场、创造市场的精神。市上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产地、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指导销售),全市主打“天梯山”人参果一个品牌,创造了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人参果走进了国内高端市场,而且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天梯山人参果于2005年、2006年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提升了“中国人参果之乡”的品牌效应。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闯市场、善经营的营销队伍,打破了贫困山区的自我封闭状态,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


  为做大做强日光温室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整体效益,市上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的原则,制定了发展规划。通过集中收回,统一规划,统一调整,统一建棚,统一补偿的“一集中,四统一”土地流转办法,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置换和流转,确保了日光温室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张哈”片已形成张义镇河湾村日光温室人参果生产基地、哈溪镇友爱科技扶贫示范园、哈溪河日光温室示范基地等几个规模较大的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张哈”片日光温室面积达到8600多亩。随着日光温室集中连片生产规模的扩大,吸引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阳光新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易初莲花超市,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圳福乐果蔬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沃尔玛、正佳超市,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和上海乐购配送中心等一批农产品营销企业,同时培育建立起以高原红果蔬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本地个体营销网络,参与销售农产品的企业达6家,个体贩运户达50家。


  整合资源促发展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全省少数民族改革开放试验区,同时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联手发展使“张哈”片共享政策、文化、产业等资源,通过“项目联手、市场联手、科技联手、民间联手”的联手发展措施,整合各方面力量,实现片区内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缓解资源分配矛盾,保护自然生态,实现产业优势互补,不断向“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迈进。


  2003年以来,省扶贫办、武威市扶贫办和凉州区、天祝县扶贫办在“张哈”地区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583.79万元。推动行业配套资金3034.5万元,拉动贷款4328.8万元。两镇实施了16个整村推进项目,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达1000多万元。武威市委书记肖庆平说:“如果说没有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没有扶贫项目的带动,也不会有今天“张哈”产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非常感谢省扶贫办对“张哈”地区以及我市扶贫开发的大力支持”。


  “张哈”片乡镇及各类经济实体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联手合作争取项目,统一解决区域性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统一解决发展中资金、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市场联手,立足哈溪、张义两个集市中心,采取市场同构、税费互免的灵活措施,积极建设有利于带动该片区发展的统一、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开放、互赢、共赢的大市场。科技联手,全面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实行联合科技攻关和规模办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由市人参果产业开发办公室牵头,市、区农技中心指导具体工作,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人参果脱毒苗扩繁基地,重点承担人参果品种的试验、示范、繁育及推广人参果脱毒苗。通过聘请专家教授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学习、技术人员入户指导、发放材料等多种形式,对农牧民群众开展农业种养技术培训,受训率达80%以上。市、区农技部门依托甘农大组建了天梯山人参果研发中心,开展了无土栽培、有机无土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的试验,新建脱毒苗的育苗基地,使人参果的栽培技术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民间联手,建立了打破行政区划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6年3月,成立了武威市天梯山人参果产业协会,统一为张义、哈溪两镇人参果种植户服务。协会设张义分会和哈溪分会,会员单位12个,会员1920户。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新品种引进、研究、推广,组织带领片区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打造有机产品天梯山人参果品牌,带动了“张哈”片区农户发展日光温室人参果产业的积极性,使武威市人参果产业真正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阳光产业。


  一开始,张义镇在率先发展人参果产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产业规模小、产品外销难等问题,市场开拓难度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张义镇的辐射带动下,哈溪镇积极跟进,形成了整流域集中培育人参果产业的良好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通过两镇产业整合,较好地解决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难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特色产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按流域整体规划、集约开发、协调推进的新的扶贫开发模式。


  8月3日,省扶贫办把“张哈”地区列为是全省的第一个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基地。如何办好“张哈”片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武威市市长郭承录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坚持过去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努力创建在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连片开发的成功经验。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