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乡医疗站 >> 疾病防治 >>她三叉神经痛忍了20年,你刀割样的痛还能忍受吗?
详细内容

她三叉神经痛忍了20年,你刀割样的痛还能忍受吗?

时间:2018-08-19   作者:李烈  【转载】   来自于:东方红星    阅读

老人三叉神经痛1.JPG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略多于男,右侧多于左侧,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加。该病最大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时呈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的剧烈性疼痛,人难以忍受。有些人不堪忍受痛苦,多次治疗失败,心灰意冷甚至想轻生。可一位山西的老人竟然忍受了20年刀割样的疼痛。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陈国强教授、王晓松主任等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一位来自山西原平的20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成功治愈,已康复出院返回原籍。出院一周后老人恢复得非常好,头不痛,脸不痛,能跟家人一起正常吃饭,也能睡个安稳觉,心里非常高兴,“没想到痛了这么多年还能治好!”于是,老人委托儿子写了《感谢信》,信中说:“非常感谢陈国强院长、王晓松主任以及给她精心医治的全体医护人员,是他们精湛的医术为我解除了20年的痛苦,那种痛钻心透骨,难以用言语讲述,现在好了,也能跟家人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是你们给的,真心深深感谢!”


    冬天田里劳作寒风侵袭发病,治疗无效放弃


    患者郝***,女,63岁,山西原平人。据患者自述,年轻时家庭条件差,生活困难,仅靠家里的几亩薄地和养几只羊维持生活。后来孩子长大了去外地上学要花钱,为了补贴家用,老伴农忙时种庄稼,冬天农闲时外出做点小生意,一出去就是一二个月不回家,家里的农活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白天除了给孩子做饭、喂猪,还要到地里干农活,并顺便到山上放羊,晚上还要给孩子缝补衣服。一天下来,累的就像浑身散了架,熬夜是经常的事。

老人-山西黄土高原1.JPG

    山西多数地区属黄土高原,山上石头少,水也少,几乎都是土山,高低不平,很少田地能灌溉,基本都是靠天吃饭。有一年的冬季连续几个月不见雨雪,地里种的麦苗眼看枯黄,为了保住麦苗,患者只好从几里外的池塘挑水,用水瓢一颗一颗的浇水,浇完水为了防止水分蒸发,还要用细土围上。当时寒冷的山风刺骨,冷风吹在脸上刀割样疼痛。回到家里用热毛巾捂一会面部,疼痛减轻很多,但面部仍然发红发胀,这时本该休息,可为了来年一家人的口粮,第二天继续接着干活。麦苗保住了,可自此落下面部疼痛的毛病。一开始疼痛较轻,而且痛一次过几天就好了,也没当回事。可到了来年春天,天气暖和了一侧脸又痛了几次,夏天没痛,到了秋天凉风一吹又出现疼痛。痛的轻了就用湿毛巾捂一捂,痛的厉害了就去村里卫生室拿点止疼药,有时到附近中药铺找掌柜的先生开几付中草药,吃了感觉好些就不吃了。可过一段时间又会痛,因家里拮据从心里就没想去大医院看病,但疼痛时她依然病痛乱投医,痛的厉害了也是到处打听治疗偏方,一个方子没见好就用另一个,中药没吃好就尝试针灸,可一扎针比原来痛的更厉害,试了几次都这样,也换了几个大夫,这样折腾了几年。有一年痛的厉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碰就疼一阵子。老伴实在看不下去,带她到当地县里的一家医院看病,没查出毛病,拿了些药就回家了,服药后也没见好转,认为这个病没有办法治好,也就不想治了。


    家人打听到一同乡治好了,终于看到了希望


    又过了几年,儿子参加工作后家庭经济状况好转,看到母亲整天因疼痛折磨,心里非常内疚,于是开始打听哪里能治疗。他曾带着母亲到当地较大的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认为老人患的可能是三叉神经痛,但因查不到病因而不能确诊,据说除了药物外也没有其它治疗方法。2018年7月患者的儿子听一位同事说,他的一位同乡的父亲也患面部疼痛的病,在北京一家医院治好了。于是,患者的儿子赶紧到那位同乡的家里,详细询问了医院名称、地点以及治疗医生的名字,同时看了患者治疗后的效果。随后网上查找医院及专家资料,并电话咨询了在线医生,同时在好大夫网上找到了治病的医生陈国强、王晓松等,确信这是真的,然后回到农村老家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老人不相信自己患了多年的病还能治好,开始不同意去北京治疗。经过儿子再三劝说,老人终于同意到北京看病,于是儿子赶紧预约了王晓松主任的专家门诊。

老人-山西黄土高原2.JPG

    经过准备,患者在儿子的陪同下乘火车来到北京,赶上2018年7月19日周四下午王晓松主任的专家门诊,经王晓松主任仔细检查结合患者自述及症状表现,确诊三叉神经痛,建议手术治疗,收入住院。随后王晓松主任又给老人进行辅助检查,由于老人患病时间较长,身体状况较差,血压偏高,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先给患者进行身体调理,23日王晓松主任与神经外科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及其它专家给患者会诊,制订手术治疗方案,拟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并做术前评估和准备。经过调理老人各项指标达到手术要求,2018年7月25日由陈国强院长和王晓松主任主刀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经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治疗和抗感染治疗,患者恢复得非常好,头不疼了,脸不痛了,体温正常,血压稳定。一周后检查一切正常,精神状态好转,出院回家休养。


    平凡中见伟大,细小处见关怀


    治疗期间,医生给老人留下深刻印象。老人说:“陈国强院长平易近人,王晓松主任和蔼可亲,郭宇鹏大夫一丝不苟,刘倩大夫热情大方,还有一群漂亮贴心的护士姑娘们责任心也很强......”她真心感谢他们为她解除了20多年的疼痛折磨,让她过上正常生活,一家人可以一起吃饭,一起唠嗑,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患病的时候,活得像鬼一样,躲躲闪闪,不敢见人,更无法与亲人一起吃饭、说说话。真心希望患了三叉神经痛的人能放弃幻想,不再盲目轻信秘传祖传偏方,尽早到正规医院手术治疗,刀割样的痛实在难以忍受!

老人-航空总医院病房1.JPG

    老人说,每次早晨给病人查床,王晓松主任总是微笑着给病人讲解,耐心给患者答疑解惑。在术前认真调查了解患者,不厌其烦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最终使患者打消疑虑,心情平静放松,信心满满地手术。正是由于他的良苦用心,才使得治疗方案有的放矢,最终取得手术成功。

    他对病人的责任感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很多患者感激和钦佩。在医患关系普遍欠佳的当下,他带领的治疗团队在陈国强院长的领导下,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不辞辛劳,任劳任怨,不仅铸就了一个医生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诠释了新时代真正医者的博大胸怀! 平凡中见伟大,细节处见真情。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好大夫-王晓松网,配图/网络,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专家介绍


    王晓松 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咬肌痉挛、中间神经痛、听神经肿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微球囊压迫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幕下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改良F-D术治疗痉挛性斜颈。承担术后无效和复发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的再次手术治疗,已独立成功完成“微血管减压术”4000余例。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