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会发展成面瘫吗?久病不治或疗法不当可致永久面瘫
近来,由于进入冬季,天气变冷,尤其早晨寒风刺骨,这也引起一些面肌痉挛患者频繁发作。据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王晓松说,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明显增多,网上咨询的也多,而且问题涉及面较广。11月8日一位面肌痉挛患者称,2015年6月开始感觉眼皮跳,一段时间调理不能缓解,在当地医院就医,医生诊断为面肌痉挛,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仍反复发作,尤其受到刺激或情绪波动时跳得厉害,针灸大半年也没有明显效果,感觉面部麻木,担心自己会面瘫,网上咨询怎么控制才会停止跳?
王晓松主任认为,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偏侧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发病率为1/10万,多见于中老年人,也有少数年轻人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更多见。抽动一般先从一侧眼皮跳开始,后逐渐加重扩展至面部、口角,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眼角跳动、嘴角也跳动的症状,有可能是由于面肌痉挛发作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受到外部刺激引起,需要通过专业检查才能确诊。面肌痉挛早期或在轻度期、中度期,一般不会导致面瘫,但会困扰生活,影响学习或工作。如果不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可能会造成面神经损伤或面肌黏连,调节功能减弱或活动受限,表现出如麻木、表情呆滞等轻度面瘫症状。如果长期不治疗或不当方式治疗、外伤等可能造成面神经或面肌严重损伤,功能丧失,也可能出现面瘫,这种面瘫多数不可逆。这与神经炎或神经营养不良引起的面瘫不同。
常见的受风寒刺激引起神经麻痹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炎等出现的面瘫,经过药物治疗或中医调理多数能恢复正常,也有少数恢复不好或恢复时间较长,个别患者需要手术减压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但如果时间过久或疗法不当,也同样会损伤神经导致面神经坏死,出现永久性面瘫。面瘫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并发症,面部肌肉出现痉挛性联动,称继发性面肌痉挛,多因针灸等时间过长或急性期水肿时针灸引起面肌黏连,跟原发性面肌痉挛有别。
原发性面肌痉挛病因为颅内面神经在脑干的发出部位受到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走行血管的压迫,临床上统计发病率约占99%以上。面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产生异常神经冲动,导致面部肌肉抽搐。血管压迫面神经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已知可能的引发因素有:高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后颅窝容积小、遗传等。在极少数情况下,面肌痉挛可继发于颅内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干病变及骨性病变等,发病率低于1%。目前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是微血管减压术,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
2018年11月16日,面肌痉挛患者张***在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经王晓松主任手术治疗后,面部痉挛症状很快就消失了,眼睛、面部、嘴角都不跳了,情绪也恢复了平静。在发来的《感谢信》中说:“非常感谢晓松主任为我手术,他医德高尚、技术高超,对患者体贴入微。在住院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你们是一支努力向上、凝聚力强的团队,选择你们是我们患者最大的幸运!因为经常看见你们加班加点,你们的工作时间远不只八个小时,同时也要提醒大夫们:你们也要多保重身体!患者更需要你们!”
在回复一位患者的咨询时,王晓松副主任说,你的症状叙述符合典型的面肌痉挛的症状学特点。面肌痉挛多由颅内血管压迫神经引起,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探查找到压迫神经的血管后,用人工材料将压迫神经的血管推架起来,使其离开面神经,即可治愈本病,称为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该手术总体安全性高,是航空总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神经外二科每年治疗1千多例面肌痉挛患者,治愈率高达98%。但任何手术都可能有风险,没有无风险的外科干预,手术最大的风险是生命危险,此外还有面瘫、听力下降等风险。作为外科医生,我们从来不回避这样的风险,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手术发生风险的机较小,低于2%。因此,属于值得承担的风险。
面肌痉挛术后1-2周时出现前部分患者有头痛、发热、面部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现象,称迟发性面瘫,发生机率3%-8%。首发症状是鼓腮时患侧口角闭合不严,眼睑闭合不严,抬头纹变浅。一般1周左右症状不再进展,改口服药维持治疗到面瘫完全恢复,完全恢复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偶尔也有半年左右才完全恢复。 (东方红星 文/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