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管的结构及功能

时间:2018-12-28   作者:李烈  【转载】   来自于:东方红星    阅读

1脑室-腹腔分流管-1.jpg

    脑室-腹腔分流系统装置简称脑室-腹腔分流管,由脑室端导管、储液囊(化疗囊)、流量控制阀、心脏/腹腔端导管、腰骶腹腔端导管以及接头、不锈钢通条、导针和调压工具附件组成。脑脊液分流管由钡浸渍硅橡胶或表面具有水凝胶(BioGlide)的钡浸渍硅橡胶以及聚丙烯制成,通条及导针由医用级不锈钢制成。可应用于多种类型脑积水患者,一次性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通过手术将分流装置植入体内,把脑室内过多的脑脊液分流到腹腔内腹膜部位,被吸收能力较强的腹膜二次吸收,是清除脑积水的有效手段。


    结构组成


    分流系统由两段导管和一个单向阀门组成。

    1. 近端导管:准备置于脑室端的导管称近端导管。

    2. 远端导管:准备置于腹腔部位,或者偶尔准备置于右心房的导管称远端导管。

    3. 单向阀门:用来控制脑脊液的流向,流量及压力的开关,使液体流向一个方向,避免回流。一个单向阀门上连接两个导水管。不同型号的脑脊液阀,在设计、制造上都有不同的流量和工作压力,医生可以根据脑积水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阀门。

    有些阀门中有一个储液囊,作用是:通过按压储液囊,可以检测整个分流系统的功能;用于脑脊液检验时进行脑脊液采样;具有锁定功能,非医务工作者不可轻易进行按压操作。


    分类及功能特点


    分流装置主要分为流量控制型和压力控制型,压力控制型又细分为固定压力型和可调压力型。特点:1、固定压力分流管调节范围较窄,无法因人而异使之调整到最适宜范围。2、可调节式分流管可以按照患者压力大小,调整到适宜分流压力,其主要特点为术后能够及时调整压力大小,避免发生分流不足或分流过度等不良并发症,不必再次实施分流处理。

    根据压力可分为:1、低压:40~80mm H₂O 分流压力在40~80毫米水柱间变动,主要用于蛛网膜囊肿引流,婴幼儿脑积水及个别用于正常压力脑积水。由于正常颅压为100~200mm H₂O,因此,临床应用低压分流管一定要要慎用。2、中压:80~120mm H₂O 分流压力变化在此范围之间,临床上较常用。3、高压:120~170mm H₂O 分流压力变化在此范围之间,临床上主要用于不能耐受中压管所出现低颅压反应及脑皮层长时间受压过度变薄的患者。

    在术前行腰穿测定颅内压,在术中直接穿刺脑室检测脑室内压力,然后根据颅内压的高低选择不同压力的V-P引流管,压力在75—110mm H₂O间选择高压管,40—76mm H₂O间选择中压管,压力在10—40mm H₂O间选择低压管,0—10mm H₂O间选择超低压管。


   常见术后并发症

    1、消化道症状,是指脑脊液分流后对腹膜刺激产生的功能性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一周内多可以消除。

    2、分流管堵塞,包括脑室端堵塞、腹腔端堵塞和分流泵阀堵塞。脑室端堵塞的原因主要包括凝血块、脑组织碎屑、脉络丛堵塞等;腹腔端堵塞的主要原因为腹腔端导管太长或太短,被大网膜缠绕,或者是管道扭曲、折角。分流泵堵塞以血凝块堵塞最常见,其次为脑脊液蛋白含量高。

    3、术后感染,主要包括颅内感染、分流管皮下隧道感染及腹膜炎等。

    4.分流过度或不足。分流过度主要是因为与脑脊液虹吸作用过强有关,可见硬膜下积液、出血、低颅压综合征。

    5.其他并发症,包括伤口不愈合、脑脊液漏、脑脊液皮下集聚,癫痫、腹腔分流管移位及脏器穿孔等较罕见,通常予以对症处理。


    分流管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病人的经济情况、放置年限等综合考虑,不同的材料、不同产地、不同的产品质量价格不同,使用寿命不同,有国产,有进口,有品牌,有的可使用3-5年,有的可以使用8-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有些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即便初期使用了分流术放置了分流管,也可以拆除,另行内镜术造瘘。部分婴幼儿、老年人脑积水则宜采用分流管分流术。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311449184
编辑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编辑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