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遗症痉挛性偏瘫,怎样治疗才能改善肢体痉挛症状?
偏瘫(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称为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偏瘫按照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在临床上,表现形式有轻偏瘫、弛缓性偏瘫、痉挛性偏瘫、意识障碍性偏瘫,意识障碍性偏瘫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也称斜眼。
痉挛性偏瘫一般由弛缓性偏瘫发展而来,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早期应该及时就医,药物治疗基本没什么效果,外科手术干预可有效缓解痉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
近期,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二科王世杰主任为一位脑出血导致痉挛性偏瘫患者成功手术。患者王***,男,36岁,上海人。以前生活不规律,好高盐油腻,还不爱运动,爱喝酒。发病那晚吃了很多肥肉,用力抬东西时突然发病晕倒,被送到当地一家医院急诊脑血管破裂出血。2017年6月在上海一家医院救治,出血控制,此后不久发现前肢体偏瘫,属于痉挛型,上臂活动困难,手指屈曲,无法伸直,无力抓握,当地医院西药、中药、针灸等治疗一直没见好转。后来经一位医生推荐,2018年11月20日网上网上咨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的王世杰主任,寻求有效治疗方法。经过几次交流,2018年12月3日来到玉泉医院就医,经王世杰主任手术后,患者上肢痉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进行康复训练。
2018年12月18日患者在《感谢信》中说:“这次来到北京的玉泉医院,王世杰主任让我见识到了国内顶尖神经外科的专业技术,做完颈部spr手术后上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了。经过康复训练,现在手臂、手指能进行正常的活动了。我术前很担心,术后一切担心都显得那么多余。王主任技术很好,非常敬业!低调,没有一点架子,对病人热情,天天那么忙还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病理以及手术情况,选择王主任治疗是我一生中最英明的决定!玉泉医院是公立医院,收费非常合理,医保还能报销一部分,花钱少还能得到这样的效果,真是没想到偏瘫还能治好!非常谢谢王主任!中风后遗症患者,如果有肌张力高,选择来玉泉医院找王世杰主任治疗,就选对了!”
SPR手术机理介绍
SPR手术是治疗脑性偏瘫的有效手段。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阻断脊髓反射r环路来完成的肢体痉挛解除。人体椎体系是由两级神经元组成,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内的椎体细胞为上运动神经元;位于脑干内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根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是下运动神经元。正常的反射活动中,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无论上、下运动神经元哪个受损都会引起骨骼肌瘫痪。
脑性瘫痪多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伤后,失去对下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使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肉痉挛而不萎缩,通过脊髓牵张反射过强,导致痉挛。其感受器是肌梭,肌梭的传入纤维由I类纤维组成,由r运动神经元支配。支配骨骼肌的传出纤维由a、r两类运动神经元组成,a调节梭外肌,r调节梭内肌,并使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
SPR是尽可能切断传入快传纤维,阻断脊髓反射中的r环路,降低本体感觉的兴奋性,选择性保留一些兴奋性阈值较高慢传纤维,保留肢体感觉功能,从而达到解除痉挛,恢复随意运动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降低皮质中枢的兴奋性改善痉挛。 (东方红星 文/李烈)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咨询电话: 1531144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