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找对医生选对治疗方法才能彻底治好
生活中,有些人的面部肌肉会震颤或抖动,经常不由自主,尤其是在会客、见陌生人、上台发言等紧张时,症状表现会更严重。一些生理性面部抖动在精神紧张解除或换个环境就会平静下来了,还有一些面部肌肉局部跳得厉害,经常反复出现,调节不能改善,甚至一些药物治疗也不见好转,有的先从眼皮跳开始,逐渐发展到面部局部或一侧面肌跳动,就是病理性抖动,医学上称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习惯上称为“面抽”,表现为面部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随意抽动。多在成年后起病,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生活自主活动、环境急剧变化等而加重。初期多从眼皮跳开始,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
面肌痉挛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一般不会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当面肌抽搐伴有其他脑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或件有肢体不自主动作时,才考虑去医院就医,多数已发展成中度或重度面肌痉挛,药物治疗基本不起作用,其它疗法也多无效,手术治疗是最后的方法。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王林主任采用微血管减压术为一位面肌痉挛患者成功手术,已康复出院。
患者赵**,女,51岁,重庆巫溪人。患者称,三年前不明原因开始出现左眼眼皮跳,反复多次眼皮跳,点药水、吃药也没见好。后来左眼下的面部面肌也时不时地跳,嘴角也开始抽动,跳得厉害时眼睛无法看清,也不能正常吃饭,睡觉后没见出现。在当地医院检查没查出明确病因,医生让吃药观察,吃了一段时间药有减轻,还是一受刺激就发作。后来针灸一段时间也没好,用当地的中药土方子抓了十几服药,吃了也没管事。
今年在一家医院看病时,一位医生说可能是面肌痉挛,医院目前只能进行药物治疗,其它治疗需要去大医院。经过熟人推荐,网上咨询了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王林主任,预约了专家号。2018年12月26日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在航空总医院神外二科专家门诊,王林主任检查后确诊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建议手术治疗。入院后经过评估患者符合手术条件,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不久面肌痉挛症状就消失了,眼睛、脸不跳了,嘴角也不抽了,经过抗感染治疗和面肌功能恢复治疗,患者恢复到正常状态。
2019年1月9日出院时,患者非常激动,在《感谢信》中说:“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我的病终于治好了,今天可以出院了,心里特别高兴!我在治疗期间得到了陈国强教授、王林主任的医师团队的精心医治,护士们的贴心照顾,他们医术精湛,服务态度超好!在此感谢你们让我的病情得到这样好的治疗!谢谢你们!......”
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一种是继发性面肌痉挛,其中,原发性面肌痉挛最多见,约占面肌痉挛发病总数的99.1%,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因不十分明确,很多学者认为,病因为面神经根在出桥脑段(面神经刚刚从脑干发出的一段)受到走行异常的血管压迫,引起面神经损伤,出现脱髓鞘变,造成神经纤维之间电流“短路”,引发面部肌肉抽动。临床资料表明:在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单一静脉血管也可能压迫面神经引起面肌痉挛。
继发性面肌痉挛较少见,经统计,除外伤面瘫后出现的面肌痉挛外,其它继发性面肌痉挛仅占面肌痉挛总人数的0.9%。多存在明确诱发疾病,如面神经外伤或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在恢复期可以引起面肌连带运动, 特点类似面肌痉挛;某些桥小脑角的肿瘤或炎症累及面神经根也可引起面肌痉挛发病。多数疾病可以通过检查发现,疾病治愈后面肌痉挛症状也会消失。
很多人把面肌痉挛误认为面瘫,医学上称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其实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病因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不同。面瘫是指面肌瘫痪,是由于外伤、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的障碍,如嘴歪、做表情时眉头抬不起来、没有额纹、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嘴歪向健好的一侧、不能鼓起、喝水漏等症状。而面肌痉挛是一种阵发性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和跳动,仅出现跳动无麻木,发展到口角时动而不歪,严重时可扩展到整个半侧脸部。面肌无炎症或明确病菌感染。
面肌痉挛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药物治疗仅限发病初期病情较轻时缓解症状。过去曾采用一些破坏性的方法来治疗,如药物封闭、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热凝术、面神经梳理或其分支、主干大部切断术、颅内面神经根挤压术、面神经管内神经部分损伤术等等,会造成面神经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不可逆,并发症、后遗症较多,多数医院不再采用。
内科治疗大多采用面肌局部注射肉毒素,对面神经主干或分支进行封闭,通过造成面肌部分或完全瘫痪后使面肌痉挛停止,但疗效仅持续3~6个月,副作用较大,反复注射可能造成永久性面瘫,多用于单纯眼睑痉挛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年轻人不宜采用。
起源于美国的微血管减压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发展到今天,手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风险较小,效果很好。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治疗面肌痉挛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每年手术2千余例。少数老年患者采用球囊压迫术,但易复发,须多次治疗。 (东方红星 文/李烈)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咨询电话: 15311449806